新的商业机会
New Business Opportunity

邮箱
chenyong@planpr.cn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点评报道 >
中共中央首场新闻发布会——记者答问环节
(2020-11-01)
十九届五中全会闭幕的第二天,10月30日上午,首场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举行,介绍和解读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并答记者问。
 
“欢迎出席首场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伊始,作为主持人,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徐麟的开场白引人注目。
 
与以往党代会和中央全会的新闻发布会不同,这是首场以“中共中央”名义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徐麟说,建立中共中央新闻发布制度,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适应形势发展和时代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高党的治国理政能力的重要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
 
这意味着,此次发布会标志着中共中央正式建立起新闻发布制度。
 
在记者答问环节,一共回答了9家媒体记者的提问,其中6家来自境外媒体,占到全部答问的三分之二。具体看,提问的外媒记者包括1名美国记者、1名新加坡记者、1名日本记者、1名英国记者、1名俄罗斯记者和1名中国香港记者。他们关注了包括科技自立自强、双循环、中美关系、增长速度、香港机遇等问题。
 
发布会还专门采取全场同声传译,境外记者用英文提问,提问部分会翻译成中文。


 
关键词 创新
 
中国不会关起门来自己搞创新
 
彭博社记者是第一个获得提问机会的外媒:“五中全会提出一个新概念,是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还提出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请问中国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创新?”
 
科学技术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在回答中表示,五中全会在《建议》中提出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进行专章部署。这是中国共产党编制五年规划建议历史上的第一次。
 
“中国的科技创新从来都不是封闭式的创新,今后也不会关起门来自己搞创新。”王志刚在答问中提到,科技自立自强与我们一直强调的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也是一脉相承的,自立自强与开放合作不是对立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开放合作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应有之义,自立自强是能够相互平等、相互尊重,进行开放合作的前提和基础。


 
当前,中国的科技创新和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科技进步也越来越需要中国。
 
王志刚说,一方面,我们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因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的。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学习借鉴更多的国际先进经验,同时向世界分享更多的中国科技成果,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中,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国内外双循环”是长期战略,不是权宜之计
 
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提问:“中国提出了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请问这是不是为了应对国际的压力?在“十四五”期间以及到2035年,中国是不是会把更多重点放在发展国内循环上,对外开放的地位会不会因此而下降?”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回答说,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们党对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和实践运用。这是主动作为,不是被动应对,是长期战略,不是权宜之计。
 
“需要说明的是,新发展格局强调的是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国内经济的单循环。国内循环也是建立在国内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大循环,不是每个地方都搞自我小循环,不是说层层要搞省内循环、市内循环、县内循环。”
 
韩文秀表示,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深入参与国际循环,这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题中应有之义。要在更高水平上扩大对外开放,扩大外资企业的市场准入,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因此,构建新发展格局,绝不意味着对外开放地位的下降。
 
关键词 远景目标
 
中美彻底“脱钩”根本不现实
 
日本朝日新闻记者提问到:“五中全会的公报提出了2035年的远景目标,中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但是在中美对立的严峻情况下,中美经济存在脱钩的可能性。那么,中国如何实现2035年的远景目标?”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回答说,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确实需要适宜的外部环境。经济全球化虽然遇到逆流,但是今后还会在曲折中深入发展。


 
他说,在“地球村”越来越小的当今时代,中美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两国间的经济联系是由双方经济结构的互补性和全球经济的开放性所决定的,彻底“脱钩”根本不现实,对于中美两国来说,对于整个世界来说,也没有好处。其实,真正想脱钩的少而又少,真心要合作的多而又多。紧接着,说了一个数据印证:今年第三季度,在疫情冲击的背景下,中美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了16%。
 
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关键还是要练好内功,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着力办好中国自己的事。当然我们要办的事很多,千头万绪,有三件事情特别重要,就是改革、开放、创新。
 
关键词 关键目标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
 
路透社记者提问说,在全球不确定性增长的情况下,中国领导层表示要追求高质量增长和深化改革,在这种背景下,如何设定“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目标?下一个五年,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和挑战是什么?中国需要保持怎样的增长速度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对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宁吉喆回答说,全会的《建议》提出了“十四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可以概括为“六个新”: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下一个五年,中国面临的风险挑战既来自国际又来自国内。


 
宁吉喆说,国际上,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抬头,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使我国发展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结构性、体制性和周期性的矛盾并存,社会民生领域还存在不少短板弱项。面对今后五年的风险挑战,《建议》提出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挑战。
 
经济增长速度问题,宁吉喆表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下一步,认真做好制定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有关工作,根据《建议》确定的大方向、大战略,在认真测算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量化目标和具体指标,推动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纲要》将提请明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
 
关键词 疫情与经济
 
率先控制住了疫情,率先恢复了经济正增长
 
俄通塔斯社记者提问,中国经济在疫情防控情况下是如何发展的?遇到什么问题?在就业和应对通货膨胀方面情况怎么样?
宁吉喆说,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造成了巨大冲击,中国也不例外。
 
党中央决策部署抗疫发展和“六稳”“六保”工作任务,带领全党全国取得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成果,不仅率先控制住了疫情,而且率先恢复了经济正增长。
 
宁吉喆表示,疫情影响下,当然也遇到了农民工就业、食品价格一度上升的问题,经过采取抗疫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举措,这些问题已经得到了有效缓解。
 
他说了一组数据来印证。前三季度,中国城镇新增就业的全年目标任务已基本完成,城镇调查失业率从年初的6.2%降到9月的5.4%,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平均为3.3%,其中9月当月回落到1.7%。猪肉等食品保供稳价也见到了成效。
 
关键词 重要战略机遇期
 
支持港澳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来自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星岛日报的记者获得了发布会的最后一个提问机会。“当前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五中全会提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重大判断的依据是什么?与十六大以后常讲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有什么不同?另外想再问一下,‘十四五’规划对香港意味着什么?会带来什么机遇?”


 
韩文秀指出,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现在20年过去了,中央“十四五”规划《建议》作出了新的重要判断,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
 
这个战略机遇期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和回头浪,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从国内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明显提高。我国的人均GDP已经突破1万美元,正处在跨越中等收入阶段、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的关键时期,我们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此基础上,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各方面的任务可以说十分艰巨而繁重,这其中有许多的新机遇、新挑战,大机遇、大挑战。
 
第二个特点是,危中有机,危可转机。现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要辩证地认识机遇和挑战的关系,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既要善于顺势而为,会开顺风船,又要勇于逆势而上,会开顶风船,善于化危为机。
 
韩文秀说,香港是世界上最自由的经济体,香港经济发展有良好的基础,独特的优势。展望“十四五”时期,中央将进一步支持香港巩固提升竞争优势,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打造“一带一路”功能平台,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港澳同世界各国各地区开展交流合作。只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加强港澳与内地交流合作,支持港澳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香港、澳门就一定能够保持长期繁荣稳定。
 
新的商业机会
New Business Opportunity

邮箱
chenyong@planpr.cn
------分隔线----------------------------